中国教育热线  >  新闻  >  为中国航天注入芳华动力

为中国航天注入芳华动力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2020-05-10 17:12:28  阅读:2408 来源:自媒体 作者:中国青年网

原标题:为我国航天注入芳华动力

【解码“新动力人群”】

为我国航天注入芳华动力

——记哈尔滨工业大学紫丁香学生微纳卫星团队

光亮日报记者 张士英

“芳华由磨炼而出彩,人生因斗争而进步。”在五四青年节到来之际,习近平总书记寄语新时代青年,为广大青年提出方针要求、指明前进方向。

日前,第24届“我国青年五四奖章”评选成果揭晓,哈尔滨工业大学紫丁香学生微纳卫星团队荣获“我国青年五四奖章团体”。这是一支为我国航天注入芳华动力的团队,主要由90后和00后大学生组成,平均年纪还不到24岁,被称为我国航天最年青的团队。

月球轨迹超长波地理观测微卫星(龙江一号、龙江二号)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与支撑舱对接现场。材料图片

1.爱好导向 会聚有梦的年青人

“校园给咱们搭建了完成愿望的舞台,将一群对航天有爱好的年青人聚在一同。”谈及紫丁香学生微纳卫星团队组成的初衷,韦明川说。

紫丁香学生微纳卫星团队对绕月微卫星进行测验。材料图片

2009年考入哈尔滨工业大学不久,韦明川就参加了校园无线电沙龙。当年,我国首颗业余无线电通信卫星“期望一号”发射成功的音讯让他倍感振作,萌生了自己着手研发小卫星的愿望。这一主意得到教师们的支撑:“哈工大历来欢迎‘爱做梦’的学生,放开手脚斗胆干吧。”2012年,紫丁香学生微纳卫星团队建立。

2015年9月20日7时01分,由团队研发和发射的“紫丁香二号”开放星空,创始了我国由高校学生自主规划、研发与管控微纳卫星的先河。自此,团队敞开了探究许多世界、逐梦星斗大海的征途。

“最主要的是爱好导向。”每年团队纳新,韦明川最垂青这点,“只需真实感爱好,才干有把作业继续做好的动力。”

1999年出世的黄家和,从小就是个航天迷。得知紫丁香团队的信息后,正在读高中的黄家和既仰慕又激动,他与团队成员获得了联络,并把哈工大作为自己高考的方针,“刚进校园一个月我就参加团队了”。不久,他就得到了参加研发“龙江二号”微卫星的时机,担任地上测控站的软件规划。

参加团队两年半,黄家和感触最深的是,只需提出的主意可行,底子上都会得到支撑;只需做得好,就有许多发挥的时机。“尽管团队对成员没有一点束缚和束缚,但卫星研发是一个大的系统工程,任何一个人都不是独自存在的个别,有必要联合协作。在这个部队里,咱们因一同的爱好聚在一同,为一同的方针而尽力。”他说。

这个团队十分赋有热情和生机,由于每一年都会有新鲜血液注入。吴雨轩就是其间之一,作为团队中的00后成员,参加仅有半年多时刻,但他现已能独立自主了。团队现在正在承当由中俄工科大学联盟支撑的“阿斯图”卫星研发使命,他在其间担任整星外部结构规划。“团队的自由度很高,校园投入许多经费,供给场所和设备,支撑咱们,信任咱们,鼓动咱们斗胆去想、放手去做。”吴雨轩说。

“这是一个全校学生都能够参加的宽广渠道,在这里,师生之间科研资源共享,不同年级、不同专业布景、不同知识结构的年青人在一同进行思想磕碰。”我国工程院院士、哈工大副校长曹喜滨说,“未来渠道还将吸纳留学生、文科生参加,表现学科的穿插与多元。”

现在,团队以校园卫星技能研究所为依托,会聚了校园航空宇航科学与技能、力学、计算机科学与技能、操控科学与工程、机械工程、信息与通信工程等9个学科的本科生、硕士和博士研究生100余人。

2.仰视星空 更需兢兢业业的尽力

现在,团队已自主研发了“紫丁香一号”“紫丁香二号”,参加研发了“龙江一号”“龙江二号”“珠海一号”星座和新技能实验卫星E星,其间,许多同学对参加“龙江一号”“龙江二号”两颗微卫星的研发进程感触最深。

紫丁香学生微纳卫星团队在日常测验现场。材料图片

“这两颗卫星归于严重科研使命,要求很高,难度极大。”吴凡在团队里担任姿势与轨迹操控,大学二年级就参加团队,现在博士行将结业。“在与实验室教师一同作业的进程中,感觉又从头学习了一遍,无论是精力层面,仍是技能层面,咱们都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他说。

“‘龙江二号’微卫星项目时刻紧、使命重,为确保整星测验的接连性,在实验室熬夜是常有的事。”在团队里担任星务办理分系统的邱实说,记住有一次跟沙特相机进行对接实验,时刻与卫星振荡实验彻底抵触,咱们白日进行振荡实验,晚上进行相机对接。到了发射关键期,团队每天底子只睡两小时。

其时,刚上大一的泰米尔和团队的几名成员担任“龙江二号”微型相机的规划作业,如此可贵的时机突如其来,他反常激动和振奋。但是卫星上给他们留下的空间仅有22毫米乘42毫米,要在拇指巨细的当地规划一台相机,难度可想而知。所以,他们提前结束寒假回到校园调试硬件;清晨4点一边放下刚做好的高频课设,一边又拿起相机的电路板调试程序。“这是一条十分难走的路,但也是学长们从前走过的路。”泰米尔说,“记住周玉校长从前说过,哈工大人要有积习沉舟、水滴石穿的精力。从硬件六次大改到软件长达半年多的调试,再到终究相机跟着‘龙江二号’升空拍回地月合影,当我昂首仰视月亮的时分,心想,青年人要勇于有梦,但更要兢兢业业,有不驰于幻想、不骛于虚声的精力。”这个长着娃娃脸,才24岁的大男孩有着超乎年纪的理性。

科研攻关既要支付辛苦,还要面临许多意外和波折的检测。“龙江一号”在发射升空后不久因故忽然失联,底子没有扼腕痛惜的时刻,团队当即投入到全力抢救“龙江二号”的战役中。“其时只需一个信仰,有必要把‘龙江二号’抢回来!咱们在指控中心现场接连发送400多条指令,假如任何一条发作细小误差都将功败垂成,当卫星的转速从每秒400度渐渐降到零的那一刻,咱们悬着的心总算放下了。”其时的惊险景象对邱实来说至今难忘。

“教师告知咱们,不要惧怕失利,更不要轻言抛弃。对咱们的生长来说,在他人的协助下获得‘正确答案’只能算是迈出一小步,而从波折阅历中罗致名贵经历则会让咱们跨过一大步。”吴凡慨叹道。

3.少年可期 背靠强壮的祖国

2019年2月15日,《科学》杂志刊登了一张“龙江二号”微卫星团队拍摄的“地月合影”相片,随后这张相片在世界干流媒体上广泛传播,英国《独立报》在报导中称“这可能是迄今为止最棒的地球和月球合影”。团队由此备受国内外注重。

在哈工大,一大批航天范畴的青年人才正茁壮生长。材料图片

“当咱们听到来自全世界不同国家的人一次次地对咱们说,他们收到了我国‘龙江二号’的卫星信号时,是最激动的。”韦明川说,“世界各地的卫星和无线电爱好者十分认可这件事,都期望参加‘龙江二号’卫星的信号接纳,为此咱们规划了一个揭露信道,他们能够在预设时段内进行数据接纳,乃至直接发送指令操控小相机拍摄和图画下传,来自荷兰、德国、西班牙、美国、日本等国家的爱好者们都有参加。”

在“龙江二号”完成使命受控撞月的网络直播中,一位父亲和一名大学生的留言深深触动了泰米尔:“我是一名无线电爱好者,年青的时分没有时机参加卫星的研发,我的孩子对此十分感爱好,喜爱看你们的直播,期望有一天他能参加到你们中。”“正是受你们团队的鼓励鼓动才立志航天,我本年现已考进哈工大了,也要参加你们。”

泰米尔说:“假如经过咱们团队能鼓励招引渐渐的变多的年青人参加到祖国的航天工作中来,会让咱们所做的作业变得更有意义。”

在许多赞誉中,邱实最喜爱“我国航天版的‘少年可期’”。他以为这是一个很高的点评,把团队放在了我国航天传承人的方位上。“我常常反思自己是否担得起这样的点评。应该说与校园老一辈航天人自食其力搞科研比较,咱们所做的一切何足挂齿。但我期望能经过今后的加倍尽力,做一些真实配得上这个点评的作业。”

从本科参加团队到硕士结业离校作业再到博士入学从头归队,张冀鹞在磨炼中生长,他深深体会到:从前因爱好使但是去做的作业现在现已变成了值得自己投身终身的工作。“跟着国家经济社会继续健康发展,以学生身份参加研发卫星这种曩昔想都不敢想的事,现在都变成了实际。”张冀鹞说,“从1970年成功发射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一号’,到现在探月工程等航天项目如火如荼地展开,短短几十年,殷切感触到祖国的日益强壮,也鼓励着咱们团队为未来的我国航天工作尽一份力。”

刚刚参加新技能实验卫星E星研发使命凯旋的胡超然对此也有同感:“2012年刚参加团队的时分,国内的大学还没有学生做卫星项目的先例。跟着国家科研经费投入渐渐的变多,和对创新式人才培养的分外的注重,现在许多高中生都有时机参加卫星项目。开端咱们好几年做一颗星,现在一年做好几颗。”

在团队成员宿舍里,关于航天的印记举目皆是,其间一张“咱们为愿望而生”的明信片分外夺目。少年可期,等待和祝福这样一群年青人都能完成自己的航天梦。

【#光亮人才微查询#】

光亮日报记者任欢收拾

日前,哈工大紫丁香学生微纳卫星团队荣获“我国青年五四奖章团体”。这群大学生不只挑战了“不可能”,还把愿望成功“做上天”!年少时期,你有过哪些想入非非的愿望,又为此支付过哪些尽力?

@夏天的正能量:小时分立志长大了当一名作家,后来坚持从初中开端写日记,而且从大学期间开端坚持写博客。现在尽管并没有成为一名作家,但我现已爱上了写作。

@elf243rh:我刚上硕士研究生的时分胖到了200多斤,我要变瘦!后来,我用半年时刻坚持每天下午游水,晚上跑步,严控饮食,成功瘦到了170斤。

@革新没有成功:从小就缠着老爸教拍摄。上大学期间创办了一个拍摄作业室,起步挺困难的,好歹坚持下来了。计划下一年结业今后开一家电影主题餐厅。

@其实我是一个好人:听CNN和BBC,从大一到现在现已10年了,底子每天没断。最初是为了更好的进步听力过英语四六级,一向坚持下来,是由于发现能说一口流利的英语,是一件挺酷的事。

@飞行棋:小时分的愿望是当一名宇航员,去周游太空。现在却成了一名相关工业的工程师,一个在天,一个在地。但也感觉很值得。

责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