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北邮考研辅导班-北京邮电大学计算机院智能科学与技术-考研经验考研真题参考书
本文主要为大家介绍对北京邮电大学计算机学院智能科学与技术招生目录、参考书、复试分数线、真题以及初试经验等几部分的内容,希望对同学们起到一定的帮助。
1、专业介绍
智能科学与技术(AI)专业是教育部首批批准的专业。旨在培养拥有非常良好的科学素养和人文情怀、掌握扎实的智能科学基础理论和思维方法、能综合运用人工智能专业方面技术知识解决复杂实际问题的高级复合型人才。
人工智能是当今全球经济创新发展的新引擎,是未来信息科技发展的制高点。发展新一代人工智能技术已纳入我国国家规划,成为国家战略,社会各行业对智能科学与技术专业有着巨大而迫切的人才需求。本专业毕业生可以在工业、信息、医疗、教育、电力、金融等国民经济的诸多行业找到具有高待遇、高发展空间的工作岗位;也可以报考国内、外智能科学技术及相关专业的研究生。本专业学生在国内外读研深造的比例在50%左右。
本专业的特色培养方向是大规模智能信息处理、智能交互机器人,都是未来人工智能的重点发展趋势。学生可获得在先进智能信息网络平台、智能交互机器人平台上进行工程技术训练的机会,可籍由“导师制”获得参与国家级综合性科学研究以及企业合作应用课题的机会,获得锻炼综合能力、了解人工智能技术前沿发展的机会。
2、招生数据
2.1 专业目录
2.2 考试书目
《数据结构》 严蔚敏,吴伟明 著
《计算机组成原理》 唐朔飞 著
《计算机操作系统》 汤子瀛 著
《计算机网络》 谢希仁 著
2.3 真题(803)
关于真题部分,一般考完就封挡存放,学校也一般不会随意泄露出来,而网上的大家也不能随意相信,所以如果真的有需要的同学,可以跟班学习,譬如独峰考研这边都会提供内部资料以及相关真题的剖析讲解。
2.4 复试分数线
总分:264
单科(=100):37
单科(>100):56
3、经验分享
为期将近一年的考研终于结束了,如愿以偿成为了一名准研究生。回顾这一年的历程,总想写点什么,所以有了这篇经验,希望对来年考北邮的同学们起到一定的帮助。
1.政治
政治的复习大概从八月份开始,当时每天的节奏就是晚上回家之后1.8倍速看两三节徐涛的课(课时最多的那个叫啥忘了),九月之后全程跟肖老,看一章书做一章题再做一章1000题。我自己的话是这样过完一边之后又从头刷了第二遍1000题,这样一个时间段可能已经是十一月了(记不太清,反正大概用了两个月),然后开始刷真题、八套卷、四套卷,中间穿插着看其他书自己总结,以及刷徐涛和腿姐的部分选择题。最后大概是考试前两周左右开始背四套卷,外加上肖老最后押题课补充的一些,基本没有背其他人的,由于今年四套卷异常牛逼,所以大题大家基本都不错,有些公众号会整理肖老、徐涛以及其他人的异同,没把握的可以多看看。
政治方面的核心实际上的意思就是选择题,除了少部分人,大家的大题最后基本都是背四套卷,不过背也要有技巧,自己要及时总结答案的结构模式。最后我做八套卷选择题的时候,分数大概都在35-43左右,四套卷大概都在40+,如果你能像我说的,60%以上的投入状态看徐涛的课,认真刷精讲和1000题,重复出现的错题及时整理,那么八套卷35以上是没问题的,如果你八套卷都在35以下,那么最后政治上70是很难的。最后我考试时政治选择做的很不好,感觉远没有达到自己预期,但是对完答案应该也在36-38之间,所以政治70+和其他学科拿高分比起来是最容易的,正常复习75+也并不是难事。
2.英语
英语是我没有耗费太多时间的一门(因为之前有个朋友英语水平可能和我差不多也考了70+),前期看过一段时间某老师的长难句的课,感觉讲的不太行就弃了,也看过两节某老师的单词课,感觉太费时间也弃了,所以前期基本就是处于背背单词的状态,一直到七月份才开始正式复习。而我的复习方式就是做真题,前期基本就是每天两至三篇文章,保持着两天做完一套真题的节奏(完型、阅读以及新题型)。前面完型大概是错从六个(好像只有一次)到十几个不等,大多数时间都是错八个左右(笑),阅读的话前期很少有一篇全对的,错两三个是常态,因为不太喜欢黄皮书的安排排列方式,所以自己就是拿纸质的题做了之后,对电子版的考研真相的答案,每天花费在英语上的时间不多,也很少精读阅读文章,所以前期就是处于熟悉题型以及恢复手感的过程。到后期最近几年的题时,可能是因为难度整体降低了,所以正确率开始上升,而自己分析句子的水平则在集中复习翻译后有了明显的提升(时间上已经是很后期了),因为题本身的特点,导致做翻译时不得不部分精读,而选择让你翻译的句子又往往是很有结构特点的,所以我觉得翻译做多了,对于长难句的理解也就自然而然上去了,因此总结自己的经验后,强烈推荐大家在复习前期就开始保持每两天做一篇翻译的节奏,这样下去即便是基础不太好的同学,也能在语感上得到很大的提升。
最后作文方面,我是在接近最后才开始准备,用的是北大见山学长的资料(淘宝搜索即可,貌似学长算是靠知乎发家),只从内容上来说,学长的资料真的是很好,在我看来远远高于市面上的其他参考书(不过毕竟用学长的资料的人相对而言是少数,所以背模板的方法可行,以后不知道会怎样)。学长的资料就是把考研大作文整体上分为了四类,然后你背好模板以及一些句子,大部分考研题目就能直接套用。我今年考试时的作文就基本上完全套用了学长模板,从总分上推测作文的成绩应该也是不错的。
3.专业课
专业课是803,对我来说感觉选择题比大题要难,虽然803很难但是一般做真题也能做个100+,由此可以发现我对自己要求真的很低哈哈哈哈100+就满足了。但是我选择题一般都错10个及以上,所以我一直做真题都很崩溃,好像无法打破这个魔咒,但是后面大题有觉得要简单一点,扣分比较少。感觉今年的比前几年的都要难一点,18年的我记得挺简单的是我少有的125+的真题。今年的选择题直接就有不会的,并且今年的算法题我直接暴力求解了... 前10年的真题我都觉得还好算法题起码能写出来...没料到恰恰就今年的我不会只能暴力求解。计网最后一个题目也很奇怪... 机组还考了乘法,不过os的题目倒是很简单。 除了提到的这几个地方,大题基本没有其他的难点了。虽然是这样我觉得大家还是不用特别担心算法题,一般暴力求解也不会扣很多分的。
我是七月开始复习专业课,我强烈呼吁大家早一点准备!我基本是看视频->看书->做笔记->做题这么一个顺序。大概把王道四本书看了2~3遍,第一遍只做选择题,第二遍把后面的大题做完,并且重新做选择题,笔记本用了好几个,然后真题做了两遍,模拟题没做完,个人觉得模拟题用于查漏补缺,和真题风格不太像,所以有选择地做吧。其实关于专业课的建议前面已经说过啦!不!要!一!本!一!本!地!看!容!易!忘!最好把机组和os一起看,ds和网络一起看。这样会效率高点。我大概是在看了两遍王道的书了之后开始一边做真题一边看第三遍,这次主要是针对不熟悉的点看,不是像前两次一样从头到尾全部刷。
然后对于专业课跟不跟班,得因人而异。如果你本身就很有计划,知道何时该学什么,就可完全不跟,也不需要去纠结。如果你在备考期间,十分凌乱,不清楚自己每天应该看多少知识,写多少题,那就跟一个,推荐考研公众号考研领路者上独峰,都是志愿学校专业的学长学姐带,然后跟着学长学姐的节奏一步步来,这样做才能够让不那么慌乱。
4.数学
从初中开始我的数学就是最掉脚的学科,高考人品爆发130+大概是我的巅峰。可能也正是因为我数学很差,所以大学期间我最羡慕以及崇拜的就是数学好的人,同时也在数学上投入了大把的时间,虽然最后对数学依旧没什么领悟,但是也用时间堆出了看得过去的期末成绩。
因为自我感觉大学很多数学底子还在,所以数学复习直接用的张宇(但是我觉得我这个选择不是很明智),从高数开始一门一门看。我的高数和概率论的底子还在,基本处于看一章,做一章课后题的状态,但是线代就基本没什么印象,所以看书之前先刷了李永乐大爷的课。做完第一遍36讲大概是暑假前后的样子,后面就开始刷1000题,第一遍刷起来很难,导致我现在回想起来可能当时把多些时间放在简单一点的上面可能效果会更好一些。第一遍1000题刷了a、b组,刷完之后大概是暑假结束,之后又粗略过了一遍36讲,刷了刷里面的错题,再看>做的刷了c组题。大概从十月底十一月初开始刷真题,最后夹杂着一些模拟卷、押题课,直到考试。
数学这方面我自己感觉最大的问题是模拟练习不够,即便是到了后期拿真题或者模拟卷模拟考试的时候,也并没有真的完全按三小时这样做,很多时候都是不会就看答案(为了节省时间)。现在回想起来,对大家最大的忠告,第一点就是一定要多几次考试模拟,不要在乎这一些时间,其次不要太关注于难题,你花大量时间刷c组甚至b组的题,最后可能只是140到145的差别,但是你基础题的步骤、计算则可能会是影响能不能从110到130的决定因素。所以其实让我再选择一遍的话,我可能会刷660(虽然我没做过但是听说比较基础),1000题里面可能不太会碰c组,花费更多的时间在线代以及概率论简单大题的过程和步骤里(很多时候对于线代的大题都是草写一遍就过去了,导致考试时写的很不顺手)。
责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