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教育热线  >  新闻  >  陈如平搭建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育人平台

陈如平搭建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育人平台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2021-04-16 10:41:23  阅读:87465 来源:中国教育报

当前,普通高中的改革任务非常繁重,不仅面临着普及攻坚的重大任务,还要面对适应新高考、实施新课程、使用新教材所带来的多方面挑战。去年,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新时代推进普通高中育人方式改革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指导意见》)明确提出,到2022年,全面实施普通高中新课程、使用新教材,深入推进普通高中教育教学改革。这给新一轮普通高中课程改革确立了方向方位,也明确了任务要求。为此,我们不仅要继续巩固近二十年来课程改革的成果,更要持续推进新一轮课程改革。

必须正视普通高中课程改革存在的问题

课程是国家意志的体现、教育工作的核心、教学活动的依据、学生成长成才的保障。作为学校教育最活跃的要素,课程建设始终是普通高中教育改革的关键领域。目前,尽管普通高中课程改革在国家宏观层面已取得重要成就,但在学校层面还存在一些突出的问题。

一是缺乏价值百科引领。学校课程没有充分反映学校的文化传统,与办学理念和育人目标脱节,与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相差甚远,课程改革“为了谁”语焉不详。在实践中大量存在着为课程而课程、为特色课程而去追求特色的行为,忽略了课程建设本身的价值百科、目的和意义。

二是缺乏体系构建。学校课程碎片化、点状式的现象比较严重。国家、地方和校本三级课程之间在推进过程中缺乏内在的联系,其逻辑关系也不是很清晰。许多学校在校本课程开发中只追求数量,忽略整体的架构,尤其忽略了围绕着学校的办学理念和目标,缺乏一个整体的架构。

三是缺乏课程整合。学校课程学科化的倾向过于突出,早先《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所提出的“改变课程结构过于强调学科本位、科目过多和缺乏整合的现状”,并没有落实到位,不利于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以上这些问题,高中学校必须予以高度重视。如何解决这些问题,是当下推进新一轮课程改革亟须思考研究的重大课题。

把优化课程实施作为课程改革的工作重点

当前普通高中教育改革的一项重要工作是,全面实施新课程新教材。《指导意见》规定了时间节点和分步骤分地区推进的工作安排,也给各地各校调整课程安排和教材使用留出了适度空间。为平稳有序推进这一工作,国家将分类分层专项培训,推动开展校长教师挂职交流和跟岗学习,建设教师研训基地。前不久,教育部正式公布第一批33个高中新课程新教材实施示范区和99个示范校,各省份和一些地区也遴选出一批示范性教学创新基地学校。这些举措充分汲取以往课程改革的成功经验。

优化课程实施关键在于,完善课程管理,这是课程作为国家意志的重要体现。普通高中学校要依照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开齐开足国家规定的各类课程,特别是要开齐开足综合实践活动、体育与健康、艺术和理化生实验等课程。高中学校要站在整体育人的高度,着眼于提升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发展个性特长技能和选课选考的需求,加强学校课程体系建设,既要忠实执行国家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统筹安排国家、地方和校本三级课程,又要满足学生个别化、个性化、差异化的学习需求。大量实践证明,这些工作对于提高校长教师的新课程实施能力,促进教育理念、教学方式、学校组织形态等转变作用巨大。

优化课程实施有两个配套措施,一是因地制宜、有序实施选课走班。作为一种新型教学组织形式,选课走班旨在适应新高考改革的需要,它在保证每位学生达到统一、基本的学习要求前提下,学生可根据自己的发展兴趣和潜能,选择可供进一步学习的课程内容。为此,高中学校要加快建立健全选课指导制度,构建规范有序、科学高效的选课走班运行机制,组织有经验的教师建立指导团队,服务于学生选课指导。二是积极引导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特长、专业志向、学习优势和职业倾向,结合高校招生专业选考科目要求指引,自主、理性选择考试科目。近年来,各地高中学校尝试从高一年级开始开设学生发展指导课程,在学科教学中渗透生涯规划内容,开展班会、讲座、社会实践等活动,充分挖掘和利用校内外资源,建设学生职业体验基地,组建和丰富专家团队,多种途径开展学生发展指导。

坚持以课堂教学为中心推进育人方式改革

课堂教学是教育的基本面、基本盘。抓住课堂教学是学校履行教书育人的本职本分,更是提高学校办学育人水平的基石基础。近年来,一些地方高中学校聚焦课堂教学改革,推进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取得了一些进展和突破。面对新课程新教材的全面实施和新高考改革的深入推进,需要继续深化课堂教学改革。

第一,要明确高中教学基本要求。高中学校要按照教学计划循序渐进开展教学,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培养学生学习能力,促进学生系统掌握各学科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方法,培养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核心素养。“三维”目标仍然是课堂教学改革的核心指向,需要把它强化、固定在课堂教学的基本要求当中。为此各级教育部门要加快制订各学科教学指导意见,特别是对教材处理、目标设定、过程建构、材料准备、组织教学、方法指导等做出具体规定,为教师准确把握课程教材、开展教学提出针对性指导。

第二,要优化教学方式。高中学校坚持“以学为中心”,积极探索基于情境、问题导向的互动式、启发式、探究式、体验式等课堂教学,注重加强课题研究、项目设计、研究性学习等跨学科综合性教学,认真开展验证性实验和探究性实验教学,形成个性的且有可操作性的科学合理的教学模式,促进了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其中,高中学校要推进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把它作为深化课堂教学改革的一个突破口。高中学校要根据不同生源因材施教、分类施教,建设能够满足多样化、个性化需求的信息化教学环境和大数据平台,创新教学模式,灵活采用多种教学方法、技术和手段,促进教育从“静态”向“动态”转变,实现个性化精准教学。

第三,强化教学组织管理。高中学校要严格执行课程教学计划,杜绝超课标教学、抢赶教学进度和提前结束课程,以及教师有偿补课的现象。为切实减轻学生过重课业负担,要加强两方面工作。一是提高作业设计质量。高中学校可以采用引用、改编、自编、原创的形式扩大作业来源,精心设计基础性作业和巩固性习题,适当增加综合性、探究性、实践性作业、提高作业的高阶思维含量。二是减少统考统测和日常考试,加强考试数据分析,做好教学反馈和改进。

第四,加强教学研究和指导。各级教研部门要加强对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的研究,指导高中学校研究基于学科核心素养的教学策略和评价方式,探索区域联合教研、校际联合教研等多种教研工作机制。高中学校也要积极推进校本教研制度假设,着力探索有效的教学方式、教学手段和教学策略。根据教学实际,找出教师集体备课和教研中存在的深层问题,完善教研机制,提升教研针对性,常态化开展课堂教学跟进式教研活动。此外,还可以借助专家引领、嵌入式培训、名师工作室带动机制,以教学实践中的问题为突破口,探求与教师日常教学实践相贴合的校本研修途径,比如“小课题研究”“即时教研”等,反哺教育教学工作。

责任编辑:常丽圆

原标题:陈如平搭建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育人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