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中央政治局4月30日召开会议,会议指出,要坚持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定位,增加保障性租赁住房和共有产权住房供给,防止以学区房等名义炒作房价。
此前,我国深圳、北京、上海等地都出台了针对炒作学区房的规定,并加强了对发布虚假学区房信息,哄抬学区房价格的治理力度。要防止以学区房名义炒作房价,必须两手抓,一手抓房地产中介机构的炒作行为,一手抓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学区房概念之所以存在,是因为存在学校间、学区间办学质量的差距,对应于热门学校、学区的房产,就成了热门学区房。
在很多房地产中介与新建楼盘的售楼广告中,都有名校学区房的字样。按照新的治理规定,学区房字样将不能再出现在广告中。首先,这是房地产中介或房地产开发商,把房产自定义为学区房,并没有得到官方授权,也由此引发购房入学的纠纷,有的购房者发现自己买了所谓的学区房,并不能进房地产中介宣传的名校。其次,房地产中介机构炒作学区房,与国家推进义务教育均衡,缓解家长的择校焦虑背离,与炒作学区房对应的是,房地产中介会夸大校际办学质量差距,刺激家长的焦虑。
炒作学区房者,有双重投资理论,购买学区房,不仅在投资教育,让孩子进更好的学校,也是在投资房产,只要义务教育存在不均衡,那么,学区房的价格就会涨,孩子读完9年义务教育后,把房子卖出去,可大赚一笔。
为治理学区房热,我国各地近年来都推出了一系列治理措施,降低学区房择校的功能,包括明确购房时间、购房面积、同一套房产只能在6年(甚至9年)内解决一个学位;实行多校划片、电脑摇号入学;提高优质高中名额分配比例;等等。但很多地方还存在学区房炒作,和事实上的学区房热。
要根本治理学区房热,必须在推进这些政策的同时,转变义务教育资源配置方式,切实缩小学校和学区间的办学质量差距。在笔者看来,政府教育部门必须坚定取消“名校集团化办学”做法,并坚定实施义务教育教师轮换制。
早在五年前,一些地方就明确禁止房地产广告打学区房旗号。图片来源:网络
“名校集团化办学”是各地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重要措施,而从实际效果看,这与缓解择校焦虑背道而驰。“名校集团化办学”希望以名校带动其他薄弱学校发展,而实质却是强化名校。这是违反《义务教育法》的,我国《义务教育法》规定,义务教育阶段不得设立重点校、重点班,而名校其实就是变相的重点校。推进名校集团化办学后,反而加剧了家长的名校情结,也给学区房炒作提供了素材:政府教育部门不是在建名校集团吗?房地产中介机构宣传房产毗邻名校有问题吗?而且,政府教育部门一再声称引进名校资源办学,这不也是在给学区房做广告吗?
推进义务教育均衡,要消除名校概念,政府教育部门应该把推进均衡作为发展义务教育的首要职责,不是引进名校办学,而是建标准化学校,确保各校的办学标准一致,在此基础上,落实和扩大学校办学自主权,促进学校办出特色。在这方面,要坚持落实义务教育教师交流轮换制度。我国于2010年颁布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提出,要建立健全义务教育学校教师和校长流动机制。2014年,教育部、财政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发布《关于推进县(区)域内义务教育学校校长教师交流轮岗的意见》提出,要力争用3至5年时间实现县(区)域内校长教师交流轮岗的制度化、常态化,率先实现县(区)域内校长教师资源均衡配置,支持鼓励有条件的地区在更大范围内推进,为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提供坚强的师资保障。该意见还要求,城镇学校、优质学校每学年教师交流轮岗的比例不低于符合交流条件教师总数的10%,其中骨干教师交流轮岗应不低于交流总数的20%。但真正落实的地方并不多。
说到底,打造名校的办学思路,还是精英教育时代的教育政绩观。而我国的教育已经进入普及化时代,精英教育思维是不适应普及化时代教育发展的要求的,这也是产生当前教育焦虑的根源。只有政府教育部门带头消除名校情结,才能真正给学区房热降温。
原标题:给学区房热降温要坚定取消名校集团化办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