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届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总规模909万,同比增加35万。面对后疫情时代新的形势,高校毕业生就业面临哪些新挑战?如何做好重点困难群体帮扶工作?
5月13日,在教育部新闻通气会上,教育部高校学生司副司长吴爱华分析了后疫情时代的高校毕业生就业形势,并将之概括为“四化”。
“一是普及化。现在我国高等教育已进入普及化阶段,毕业生规模持续增长,高等教育普及持续深入发展,人数的增长必然会带来就业的挑战。”吴爱华说。
“二是市场化。现在我们是在市场化背景下促进毕业生就业,需要大力拓展更多的市场化岗位渠道。我们将开展的就业促进周活动,包括成立就业创业指导委员会,都是为了更好地把高校和用人单位结合起来,建立一个常态化的校企对接机制,更好地拓展市场化岗位渠道。”吴爱华表示。
他指出,另外两个趋势是“个性化”和“信息化(或智能化)”。
现在的毕业生大多是00后,他们拥有更多的人生选择,比如升学、创业、就业。与此同时,“慢就业”现象也在增长。吴爱华表示,面对毕业生就业个性化趋势,将为这类毕业生群体提供更加精准的服务。
谈到智能化趋势时,吴爱华表示,总的来说,现在毕业生就业工作基本是线上线下同步开展,特别是在去年疫情期间,教育部大力推进了线上的就业工作。线上投递简历、线上面试、线上签就业协议已成为常态,很多企业和毕业生也慢慢适应了线上求职。另外,教育部后续将通过借助大数据等技术,更好地促进实现人岗匹配、智能对接。
如何做好重点困难群体帮扶工作?吴爱华表示,将按照“一人一策”“一人一档”要求开展精准帮扶。针对学生个性化诉求,将发挥好一线就业工作人员,特别是毕业班辅导员的作用,更好地跟踪了解学生的就业意向、就业心理,做好帮扶指导,疏导毕业生焦虑情绪。同时,引导毕业生尽早明确就业意向,更加主动求职,全力促进毕业生顺利毕业、尽早就业。
原标题:2021届高校毕业生总人数909万慢就业在增长